1. 首页 > 新知识

周易中五行说的含义,五行属金寓意最好的字

内容导航:
  • 五行是什么意思
  • 五行的解说介绍
  • 五行里的金木水火土各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 五行的含义是什么?
  • 不明白,易经八卦里,命理讲究的五行是什么?
  • 【觉悟传统文化《周易》(6)】——五行
  • 五行是什么意思

    五行观念的萌生稍晚于阴阳,作为五行的基本内容,金、木、水、火、土则早就被人们认识到了。五行最初专指五星(水星、火星、金星、木星、土星)的运行,至战国时代,著名阴阳家邹衍把地上的金、木、水、火、土这五种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依照天上星象的五行运动,建立了五行学说,借以说明自然界多种事物之间更为复杂的关系。并将其与阴阳学说结合起来,论述自然界事物的产生及运动规律,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源头。古代医家把阴阳学说用于医学的同时,也引入了五行学说,用以解释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复杂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均可根据其特性归属于五行,每一类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亦具有与五行运动相适应的规律。 这是中医里的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分别对应人的五脏,肝,心,脾,肺,肾。这五行相生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而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对应的人的五脏也是相生相克的,维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这五行不能弱一强四,也不能强一弱四,,其中的一个脏器受损其他的四个脏腑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的日常保健就是从这五个脏器入手,维持他们的平衡。这样子人体才不会得病。这就是所谓的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小病,下医治大病。中医养生讲的是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有了病再去治,如果有了病再治,就是生死参半了。花钱费力。但是现在的人们都不接受这种观点。老是认为自己没病,不用去保养,但是病可不象以前说的病来如山倒,这只是一个表象,其实病是一点点的积累起来的到了一定的程度人体的免疫力抗不住了就会发病。这个时候就晚了。

    五行的解说介绍

    五行是我国古代哲学理论,属于古人对物质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范畴。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行的解说 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则是古代的朴素唯物,自发辨证的思想方法与医学实验的相结合。“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类事物,“行”是运动。这个学说是以五行的属性,联络人体的脏腑器官,并通过五脏为中心,运用“相生”,“相克”,“相乘”,“相悔”的理论来说明一些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用以总结临床经验。基本内容:以五行的属性分别脏腑器官的特征。如肝、筋、目属木;心、脉、舌属火;脾、肉、口属土;肺、皮毛、鼻属金;肾、骨、耳属水等。以生克的关系说明脏腑器官相互资生和制约的生理现象,如肝能制约脾木克土,但脾能资生肺土生金,而肺又能制约肝金克木等等,以此来说明脏腑间有着彼此维系,彼此协调生理活动的关系。以乘侮关系阐述病理变化及治疗方法。如肝病犯脾,是木乘土,治疗应采取抑木扶土法;治疗肺气虚弱,采用健脾补肺,叫培土生金法。由此可见,五行学说贯串于医学的各个方面,幷包含着古人的一些宝贵临床经验,也是中国医学的基础理论。它强调事物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观点。对古代医学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阴阳与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天降阳,地出阴,阴阳合而生五行”《李觏《删定易图序论一》》。即五行本原于阴阳之气,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产生五行。“阴变阳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御纂性理精义·卷一》。医|学教育网蒐集整理“阴阳之为五行,有分而言之者,如木火阳而金水阴也;有合而言之者,如木之甲,火之丙,土之戊,金之庚,水之壬皆阳,而乙丁己辛癸皆阴也。以此推之健顺,五常之理可见”《御纂情理精义·卷十》。即太极生阴阳,阴阳化五行。就五行之阴阳言,木火属阳而金水土属阴,而五行之中又各具阴阳,木之甲、火之丙、土之戊、金之庚、水之壬为阳,而木之乙、火之丁、土之己、金之辛、水之癸为阴。 世界本原一气,气之动静而为阴阳,气为阴阳之体,阴阳为气之用。阴阳合和化生五行。所谓“有太极则一动一静而两仪分,有阴阳则一变一合而五行具”《御纂性理精义·卷一》。总之,“本是一气,分而言之曰阴阳,又就阴阳中细分之则为五行。五气即二气,二气即一气”吴澄《吴文正公集·答人问性理》。一气分阴阳,阴阳生五行,阴阳五行均为气之讯息变化。推荐阅读:阴阳五行是什么 阴阳与五行关系 “天地之间一气而已,唯有动静遂分阴阳;有老少、遂分四象。老者极动极静之时,是为太阳太阴。少者初动初静之际,是为少阳少阴。有是四象,而五行具于其中矣。水者,太阴也;火者太阳也;木者,少阳也;金者,少阴也;土者,乃阴阳老少、木火金水冲气所结也。”这里非常明确的指出了阴阳、四象和五行的关系:五行就是四象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也就是说五行是由阴阳形成的,即阴阳生五行。 另外,从一些易学大家对四象的论述中,也能看出四象与五行的关系:如宋•刘牧《易数钩隐图》中:孔氏疏谓“金、木、水、火禀天地而有,故云‘两仪生四象 ’。土则分王四季,又地中之别,故惟云四象也。”这段论述中非常明确的指出了四象与五行的关系:即四象就是五行中的金、木、水、火。还有很多易学大家认为,四象在时间上为春、夏、秋、冬四时,在空间上为东、南、西、北四方,在六神上为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如高亨在《周易大传今注》中讲:“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种爻乃象四时,八卦由此四种爻构成”。无论是春、夏、秋、冬,东、南、西、北,还是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在五行上都代表金、木、水、火,也就是说五行中的金、木、水、火为四象。 而五行中的土是四象--木、火、金、水相混合而成的一行,故土为混合物,所以古人以土为脏,在人体类象上以土代表肠胃消化系统。正因为土中什么都有,因此才有“万物土中生”的说法,也正是如此《易经》上以坤为母。土在五行中是个特殊元素。在最原始的演变中是两仪生四象,没有土,此时四象在时空上各自占具了相应的位置。而后在四象扩大自己所占具的时空中,四象间相互交汇,而交汇处便成了混合物,这便是土。中央是四象汇集之处,四象都交汇于此,故土居于中央;而四隅是四象中的每两项的交汇处,故土又寄于四隅所以四隅的地支都有一个是土,居于四隅的地支除亥水外都藏有土。 可见,五行是四象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四象是由阴阳生成的,故五行也是由阴阳生成的。阴阳和五行是同一哲学体系。 阴阳生成五行后,五行便成了构成宇宙及宇宙中万事万物的五种最初、最基本元素,所以五行第一个含义就是五种最基本的元素。五种最基本元素有各自不同的性质,故五行又代表五种性质,因此五行的第二个含义就是五种性质。五行是由阴阳生成的,而阴阳者乃动静之机,阳的最初性质为动,阴的最初性质为静。一个要动,一个阻碍动,“动”只有受到阻碍才会产生不同形式的动,如一个运动的物体只有受到阻碍才会做减速运动,才会有减速运动的这种运动形式--正因为阴阳的共同作用才产生了五种不同形式的动--五行;五种不同形式的动,自然会有五种不同的性质。世上万物的性质都是运动的结果。所以五行的第三个含义就是五种运动此时五行的“行”是执行之意,或者说是五种动能。《周易》上对乾卦的解释中有这样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中的“行”就是运动的意思,代表动能。《三命通会》云:“五行者,往来乎天地之间而不穷也,故谓之五行。”可见,五行代表五种往来于天地之间的动能。所以,把五行单纯的理解为五种物质,是非常片面的。如不能把“金”单纯的理解为黄金或金属,不能把水单一理解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喝、所用的水……。 宇宙中的物质,相互间最大的关系就是动能。正如哲学上所说,运动是物质的特性。宇宙中的物质,自身和相互间的性质与关系,都来自于运动,也是运动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在《周易》上用来表示运动和动能的就是五行,通过五行的生克来表示运动的去向和动能的转化形式。推荐阅读:阴阳五行颜色是怎样的。 ""的人还: 1.什么是围棋五行八卦阵 2.床的风水知识 3.克孜尔千佛洞导游词 4.syb酒店创业计划书 5.买房子如何看风水

    五行里的金木水火土各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五行是上古时期我国先民对自然界的认识。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也是我国文化的基础。

    五行的含义是什么?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

    五行学说里,南方属于火,东方属于木,北方属于水,西方属于金,中央属土,协助金木水火的平衡。古人认为一年可细分为五季,分别对应金、木、水、火、土五行;认为大自然主要由五种五行要素相生相克衍生变化所构成。

    代表人的特性。

    金的特性:代表个人小心谨慎,品格高尚及一丝不苟。

    木的特性:代表个人忠诚,宽容,慷慨及圆通。

    水的特性:引申为个人具有影响力,洞察力强,头脑清晰及灵活变通。

    火的特性:引申为个人有活力,聪明,道德及重视礼节。

    土的特性:引申为个人诚实可靠,乐于助人。

    不明白,易经八卦里,命理讲究的五行是什么?

    中国的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有着非常多的含义和讲究,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易经八卦,易经八卦最早是由伏羲创始的,可以说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了,我们都知道易经八卦主要用来占卜人们的命理,而命理讲究的五行是什么呢?

    其实很多人都是知道五行的,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了自然界中的五种物质,它们分别是金属、树木、河水、火焰和大地,所以很多人都说五行其实是借用五材,但其实我们都理解错了,五行并不是五材,我们都知道五行是相生相克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但是如果按照五材来解释,是根本解释不通的,我们都知道行代表的一种运动,而运动是一种状态,所以五行说的应该是五种状态,而不是我们以往所认为的五材,其实五行所说的是阴阳二气的运行状态,金说的运动中的少阴,木说的是运动中的老阴,水说的是运动中的少阳,火说的是运动中的老阳,而土说的是指的运动中的变化点。

    而五行的相生说的是时间顺序的流转,而五行的相克说的是阴阳之间的关系,这才是五行真正的含义,说到这里,真的是不禁要感慨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我们先人的智慧,其实我个人觉得五行的真正含义还是很难理解的,不知道大家都理解了吗?

    【觉悟传统文化《周易》(6)】——五行

    【觉悟传统文化《周易》(6)】——五行 一、五行概述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浸润)、火(代表破灭)、金(代表敛聚)、木(代表生长)、土(代表融合)。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道家五行学说最早,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取象比类学说,不是五种元素,而是将万事万物按照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的性质归属到水火木金土五个项目中,与西方古代的地、水、火、风四元素学说有区别,是集哲学、占卜、算命、历法、中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于一身的理论。五行系指古人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也即分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并叫它们为“五行”。早见《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滋润)。雨水,山水,河水皆向下流,湿润入土,以生万物。火曰炎上(燃烧)。火向上升,产生炎热,大则为火山,爆发生土地,小则为百姓日用所需。木曰曲直(弯曲,舒张)。树木不是曲就是直,象征真理与非真理,人们观象于木以分事态之曲直。金曰从革(成分致密,善分割)。古称金为铜,以铜铸器日求改良,精益求精(革)。土爰稼穑(意指播种收获)。土地生各种农产品以养人。润下(水)作咸。(咸入肾)。炎上(火)作苦。(苦入心)。曲直(木)作酸。(酸入肝)。从革(金)作辛。(辛入肺)。稼穑(土)作甘。(甘入脾)。这里不但将宇宙万物进行了分类,而且对每类的性质与特征都做了界定。二、五行渊源五行是五种动态平衡的运动方式,而非实在的某种特定的元素,这个概念错了后面就全是错误中的错误。道家人士早在春秋时期便提出了属性论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以木、火、土、金、水为序,是循环数了,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统一的模式,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把握的思想。《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五帝》篇中记载:“……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五行”一词,最早出处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洪范》中则指出“鲧陻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它提出了为人们所用的以水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质和作用,但是它没有触及“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五行学说的形成可能有多条思路背景:其一,五帝尧舜时期羲和就开始了术数五行实践,《童子问易》已有考证;其二是源于商代后期以来方位观念的术数化,甲骨文中有很多关于“四方”、“四土”的记载,东、西、南、北、中央的五方观念在商代后期已经形成。这种方位观念的术数化约在春秋战国之际完成,如《墨子·贵义》有时序和方位,如《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史记·天官书》有对四季天象方位的观测做记录;其三,是来源于西周后期以来逐渐兴起的“五材学说”,五行最初源于五材,五材则导源于六府。古代有木、火、土、金、水、谷六府主管事务,周幽王之后撤销谷府,逐渐形成“五材”。《国语·鲁语》《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中均有所记载,春秋时期,五行基本确定,天上有日月星三辰,地上则有五行。 “五行”是关乎自然的呈现与持续运作。所谓“行”,郑玄注曰:“行者,顺天行气也。”而《尚书》提到的“五行”则具有一定的象征的意义--“行”。“行”所指称的无非是一种自然的“运行”,是依循着本身之为呈现所固有的一种规则而持续运动,是一种自然的作为。因此当鲧矱洪水时,帝要震怒,因为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作为,天命之降于禹,是因为禹因势利导以治水,水性基本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坏水性,坏了自然之性,定会引起天怒,因而也必导致人怨,是以夏启伐有扈氏,认为所行之讨伐是“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五行”意味着万事万物运动,意味着万物之宗。古人所云,实际在表达一种思想:不顺“五行”而行,则将如有扈氏与鲧般,为天命所弃绝!德性论五行学说由道家与思孟学派共同发展的。道家《五行》曾伴随古本老子出土两次,其中有明显的道家成分与子思学派气息。马王堆帛书《五行》和郭店简《五行》的出土即是证明。三、五行应用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家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的运行和循环生克变化所构成,常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五行在人体来讲,代表五脏六腑,各有所属: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脏。阴阳互为表里,比如说,甲木受克,可能是胆不好,但也可能应验在肝脏,因为阴阳是互为表里,甲木受伤,木很弱的话,乙木也会跟着非常弱,它又可能应验在胆,也有可能应验在肝;丙也一样,可能应验在小肠,但是你说他的心脏功能一定也不会太好,丙火受克,证明火非常的弱,就是水来克火,火要弱,一定是没有木来生,丙火弱,丁火也一定跟着弱。这十个天干,在我们人体来讲,各代表不同的部位:己-脾受克,你说脾不好,人家可能不知道,但通常断有可能是糖尿病,通常是胰岛素分泌不正常,导致糖尿病的一个原因;庚-大肠受克,最容易发生的事情是痔疮;气管什么都属于肺;这是基本的,但是人的健康不止是这样。在命理学中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推断一个人命运之吉凶祸福的行为也称为指算命。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它光辉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有极重大的促进作用。五行学说的实质,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物特性条件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的条件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国古代人民,上观天文,下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根据太阳、月球对地球来回寒热一年十二月周期运动变化的交互作用,总结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干支纪年纪月历法,并发展成为融入五行生克学在内,影响至现在的“干支纪年月五行生克历法”。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属东方。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属南方。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属中央。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性,属西方。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属北方。五行学说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世上万事万物朴素地分为五类,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运用生克制化的关系,来说明和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像阴阳一样,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相生相克是任何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相生,就没有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没有相克,就没有事物发生发展中的协调和平衡。相生保证了事物发展的原动力和可能性,相克保证了事物发展的控制力和协调性。事物之间这种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辅相成,互相为用的关系,推动和维持事物的不断生长、变化和发展。《类经图翼》曰:“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生克循环,运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无穷已。”运用五行的各种特性,以木火土金水为中心,凡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特征、形态、功能、表现等诸方面和五行中某一行的特性相类似,就把它归纳于哪一行中,分成五类,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分门别类作系统归纳,将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理出五行规律,从而可以说明各类之间的联系及变化关系。上述这些现象受时间的转变而影响,每年每月每日每时都有不同,因而便把阴阳(时间转变)配合到五行来。早在三千年前,我国的天文学家已经测定了太岁(木星)的运行,和每年冬至、夏至的确定时间,从而分出四季和记时的天干地支。每年农历十一月的冬至节(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开始北移,日渐长,夜渐短,称为一阳生。每年农历六月的夏至节(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开始南移,日渐短,夜渐长,称为一阴生。把一年时间分作两份,冬至开始至夏至之前为阳,夏至开始至冬至之前为阴。这是阴阳划分之始,一年如此,一日之间白昼为阳,黑夜为阴,午前为阳,子前为阴。时间上阴阳相对,推而广之,物质亦是阴阳相对,而物质是五行生克所成,故阴阳与五行乃成为一体。阴阳五行既是自然的构成元素,而道家以研究自然为目的,于是把五行阴阳支配在一切物质上。四、五行内涵1.五行生克先秦道家与阴阳家也承认五行是构造自然的元素,于是把五行的活动变为相生及相克,并加时间的循环,便成为阴阳五行家,周末时邹衍倡之于先,汉初诸儒具体于后,他们根据对五行的认识,又创造了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这个理论主要在“五行生克”定律上面。相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类不同五行属性事物之间关系是相互克制的。具体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初始含义:金——金属;木——植物;水——液体;火——热能;土——土地。对应关系为,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阳木克火,阳火克土,阳土克金,阳金克活水,阳水克木。木生火:木干暖生火;火生土:火焚木生土;土生金:土藏矿生金;金生水:金销熔生水;水生木:水润泽生木。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刀具可砍伐树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树木可扎根土里;实胜虚,故土胜水。因为堤坝可阻止水流;众胜寡,故水胜火。因为大水可熄灭火焰;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可熔化金属。看似相克,其实是相生。形象表达为:金克木 ,木斗不过斧(金);木克土 ,树木的根固定泥土;土克水 ,水来土淹,土堤防水;水克火 ,救火现象;火克金 ,铸铜成器;金生水 ,铜镜凝结空中水气变成露珠;水生木 ,草木赖水份以生长;木生火 ,烧木柴生火;火生土 ,地震喷火,生成新土地;土生金 , 一切金属自土中出。2.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滴之水,北方。3.五行与方位、天干、颜色、神兽的关系木:东方,甲乙,青色,青龙;火:南方,丙丁,红色,朱雀;土:中央,戊己,黄色,黄麟;金:西方,庚辛,白色,白虎;水:北方,壬癸,黑色,玄武。4.五行与八卦的对应关系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火---离: 离为火;木---震、巽: 震为雷,巽为风;水---坎: 坎为水;土---艮、坤: 艮为山,坤为地。5.五行记日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记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根据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的河图,也是五行的来源。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热,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当令,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古代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当令,万物老成凋谢,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见于中天,表示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为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土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6.五行地理五行学说里,南方属于火,东方属于木,北方属于水,西方属于金,中央属土,协助金木水火的平衡。7.五行季节五行是指气体的五种运动方式。春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春天,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输送,所以春属木。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火的特点就是向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迅猛,所以夏属火。长夏属土,长夏是夏和秋之间的一段过度期,天气湿热,庄稼走向成熟的一段时期,所以长夏属土。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金的特点是稳固,秋天收获,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所以秋属金。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休眠,为春天蓄积养料,所以冬属水。古人认为一年可细分为五季,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行。8.五行时间干支历是以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一种历法,是中国所特有的阳历。它以立春为岁首,年长即回归年,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没有闰月。干支历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干支历的月份按五行来说:寅、卯、辰月属木,主宰春季,代表东方;巳、午、未月属火,主宰夏季,代表南方;申、酉、戌月属金,主宰秋季,代表西方;亥、子、丑月属水,主宰冬季,代表北方;辰、未、戌、丑,单个而言都属土,为四方土,主宰四季最后一个月。9.五行节气春雨(寅)惊春(卯)清谷天(辰),夏满(巳)芒夏(午)暑相连(未),秋处(申)露秋(酉)寒霜降(戌),冬雪(亥)雪冬(子)小大寒(丑)。节气歌,每两个字为一个月,以节为始,以气为本。(以第一字为节,第二字为气,两字一月)古语云: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自混沌鸿蒙,开天辟地,人立其中,天、地、人三才立,万物成。清者上浮为天,浊者下降为地,圣人立于天地之间,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调节阴阳,和谐万物。天道重子,地道重丑,人道重寅。故以寅月为岁首,立春为岁首元旦,此为干支阳历之法。木,始于寅(立春),旺于卯(春分至极),接地气于辰(清明)。圣人立法,以木为人,人生于寅,重寅月,立春为元旦,人气旺于卯(春分),及至清明,人气入土,是为辰月,人气入土,乃人气衰而入墓之象,世人哀之,故以人气入土,设辰月清明节扫墓祭奠之。木气入土,犹人入墓,折柳喻木,寒食禁火,辰月清明也。火,始于巳(立夏),旺于午(夏至至极),接地气于未(小暑),太阳虽炙热至极,然炙烤大地,与大地产生反应,产生暑气效果,需要时日,当在未月(小暑),日接地气,暑气形成,天地同热。土,旺于四季,四季之末月:辰、未、戌、丑,皆为土。人虽贵为三才之一,然终为土所造,生于地,立于地,制于地,归于地。人一生皆离不开土。辰、未、戌、丑皆为地球地气与太阳阳气,产生剧烈反应的四个土月。金,始于申(立秋),旺于酉(秋分至极),接地气于戌(寒露),秋高气爽,天凉接地气,凝为露水,是为戌月(寒露)。水,始于亥(立冬),旺于子(冬至至极),接地气于丑(小寒),天寒地冻,天寒接地气,地始冻,是为丑月(小寒)。五、五行中医“人”是自然界中的精英结合而生,故人实际自然的具体,例如:人有毛发,自然有草木;人有双目,自然有日月;呼吸为风,挥泪成雨;骨为山,血脉为河流等,谓之天人合一,汉初诸儒盛宗之。道教采其说,合阴阳儒术以为炼丹炼气的根据,当时中医皆先习儒术,旁及阴阳五行,而研究阴阳五行之学以道教为最精,故中医学说亦以阴阳五行为主,著书立说皆道教言,于是学中医者皆知:五脏属阳,肝属木,肾属水,肺属金,心属火,脾属土。六腑属阴,肝以胆为腑,肾以膀胱为腑,肺以大肠为腑,心以小肠为腑,脾以胃为腑,腑脏相连,有病互相影响。六腑中有三焦一腑,将人身分为上、中、下三段,不属五脏。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机制。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五行学说是以五种机制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五脏中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机制,均归属于火;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土;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金;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机制,均归属于水。依五行相克之说:肝(木)克脾(土);肾(水)克心(火);肺(金)克肝(木);心(火)克肺(金);肾(水)克心(火)。中医即以上述理论去治病,例如胃痛由于肝强,以木克土(脾胃属土),故治胃痛多用平肝之药,而不多用止痛之药。道教炼气、炼丹,讲求心肾相交,谓之水火既济,亦谓之坎离相交。自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以周易八卦,加入阴阳五行之说,于是阴阳、五行、八卦成一综合体,为道教主体之学,八卦中间的太极,内分阴阳,外围八卦,按八方排列:坎(水)北方;离(火)南方;震(雷)东方;兑(泽)西方;巽(风)东南;乾(天)西北;坤(地)西南;艮(山)东北。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这一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堪舆家以八卦八方配合二十八宿,廿四节气,六十四卦(八卦重叠)等组成罗盘以定吉凶。星相家以五行八卦为根据以定命相。占卜家以五行八卦为根据以判未来。各家皆以道教学说为依据而成书。道教供奉多神,广受大众崇拜,通书所载,中医所说,尽是阴阳五行八卦之理,深入民间,百姓日用而不知。“心火”盛则失眠,“肾水”不足则神弱,老中青年,皆能宣之于口,而不知皆出于道教之中,道教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深愿世人注意及此。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理论上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自古以来,中国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丁俊贵 2020年4月29日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81892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