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五行学说起源,五行出自易经吗

内容导航:
  • 五行学说的由来
  • “五行学说”的起源?其创始人是谁?
  • 五行的起源是什么?
  • 五行学说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 五行缺什么怎么计算
  • 五行缺什么怎么算 如何测五行缺什么
  • 五行学说的由来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的运行、变化)。我国古代思想家企图用这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中医用五行来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五行学说最早在道家学说中出现。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物质组成学说,与西方的水、火、土、气四元素学说类似,但随着近代化学的发展,这两种学说的物质构成理论都被否定.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从《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和《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到《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的记载,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自发地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木生火:因为火以木料作燃料的材料,木烧尽,则火会自动熄灭火生土:因为火燃烧物体后,物体化为灰烬而灰烬便是土;土生金:因为金蕴藏于泥土石块之中,经冶炼后才提取黄金 金生水:因为金若被烈火燃烧,便溶为液体,液体属水;水要依靠铁器来开导疏通 水生木:因为水灌溉树木,树木便能欣欣向荣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众胜寡,故水胜火也;因为火遇水便熄灭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能溶解金属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金属铸造的割切工具可锯毁树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树根苗的力量强大,能突破土的障碍实胜虚,故土胜水也。因为土能防水五行数理: 金为七, 木为八, 水为六, 火为九, 土为五。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接触和观察,认识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金曰从革”,是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水曰润下”,是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经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的各种事物、现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五行学说”的起源?其创始人是谁?

    五行学说的产生,在学术界中仍然是一个尚未搞清的问题,三种意见对立极为明显,易学界认为五行学说的产生,很可能与阴阳学说是同步的.但史学界有人认为五行学说创始人是孟子。如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讲:“孟子是五行学说的创始者,孟子有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由文王至孔子五百有余岁……等近乎五行推运说法。比孟子稍后的邹衍,扩大五行学主,成为阴阳五行家。”说五行学说是孟子发明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这一点,范文澜自己又否认了自已的说法。他在同一书同一篇中又讲:“墨子不信五行,驳交占卜术用五色青龙定吉凶,足风东周时五行说早已通行了,至邹衍特别发挥。”孟子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而东周时就有五行学了,显然不是孟子发明了五行。有的史书上讲,阳阳五行学说是汉朝的董仲舒创立的,那就更不对了。哲学界,如巫白慧、王镰则认为:“五行的明文见于《尚书·洪范》(相传为西周初年文字,据近人考证可以是战国时代所作)。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日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值,金日从划,土爱稼稿。”见《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传统科学的影响》)。可见五行的学说起源问题,仍是一疑案。

    五行的起源是什么?

    五行观念的萌生稍晚于阴阳,作为五行的基本内容,金、木、水、火、土则早就被人们认识到了。五行最初专指五星(水星、火星、金星、木星、土星)的运行,至战国时代,著名阴阳家邹衍把地上的金、木、水、火、土这五种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依照天上星象的五行运动,建立了五行学说,借以说明自然界多种事物之间更为复杂的关系。并将其与阴阳学说结合起来,论述自然界事物的产生及运动规律,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源头。古代医家把阴阳学说用于医学的同时,也引入了五行学说,用以解释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复杂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均可根据其特性归属于五行,每一类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亦具有与五行运动相适应的规律。人体是一个小宇宙,是最精确的自我调控体系,五行学说以相生相克理论论述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协调平衡关系,并将这种自动调节机制称之为制化调节,以此维持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的。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五脏之间就是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共同维持整体的内环境稳定状态。然而,当事物正常的生克制化调节受到破坏,就会出现相乘相侮的异常现象,对人体来说,就是病理状态。五行相乘:乘是乘虚侵袭,相乘就是相克太过,其顺序与相克一致,相乘是超过了正常制约,克制太过而成为病害。五行相侮:侮是恃强凌弱,相侮是反克,与相克的顺序相反,是事物的反向克制。为病理状态下的异常现象。

    五行学说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五行,即木、火、水、金、土,这五种元素充盈在天地之间,无所不在,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维系着自然的平衡。木代表生长的物质;火代表可以散发热能的物质;土代表自然本身;水代表流动的物质,可以循环;金代表坚固的物质。木和火在土的上面,水和金在土的下面,所以木、火属阳,水、金属阴,土是中性。顺着循环来,五行便会互相生发,即“五行相生”,如:木生火、火生土……若逆着循环走,五行便会互相克制,如:木克土、土克水……古人用阴阳与五行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来阐释一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即自然界阴阳相互作用,产生五行;五行相互作用,则产生万事万物的无穷变化。[1]2历史渊源编辑元素论学说元素论五行学说五行学说蔡墨早在春秋时期便提出了元素论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以木、火、金、水为序,是循环数了 ,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统一的模式,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把握的思想。因为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五帝》篇中记载:“……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洪范》中则指出“鲧矱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它提出了为人们所用的以水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质和作用,但是它没有触及“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五行学说的形成可能有多条思路背景,其一,五帝尧舜时期羲和就开始了术数五行实践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已有考证;其二是源于商代后期以来方位观念的术数化,甲骨文中有很多关于“四方”、“四土”的记载,东、西、南、北、中央的五方观念在商代后期已经形成。这种方位观念的术数化约在春秋战国之际完成,如《墨子·贵义》有时序和方位,如《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史记·天官书》有对四季天象方位的观测做记录。其三,是来源于西周后期以来逐渐兴起的“五材学说”,五行最初源于五材,五材则导源于六府。古代有水、火、金、木、土、谷六府主管事务,周幽王之后撤销谷府,逐渐形成“五材”。《国语·鲁语》《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中均有所记载,春秋时期,五行基本确定,天上有日月星三辰,地上则有五行。

    五行缺什么怎么计算

    五行的算法是博大精深的,要明白其中的 方法 也是很有挑战的,你知道有什么好方法去计算五行吗?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五行缺什么的算法 首先,你要知道你的出生日期和确切的时辰。然后找一本万年历,根据万年历查出你的出生年、月、日的干支。 附上:电子万年历根据下表一一对照干支: 五行/天干/地支对照表 天干: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 地支:子-水、丑-土、寅-木、卯-木、辰-土、巳-火、午-火、未-土、申-金、酉-金、戌-土、亥-水 我的干支是 壬 戌年 已 酉月 壬 子 日 水土 土金 水 水 壬对应的是水,所以是水命 然后根据你出生日子的第一个干支通过下表来查算你的时辰干支: 时辰干支查算表 时间时辰 五行纪日干支 壬子日出生,下午12点40分,对应的是:丙午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23-01 子/水 甲子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01-03 丑/土 乙丑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03-05 寅/木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05-07 卯/木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07-09 辰/土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09-11 巳/火 己巳 辛巳 癸巳 己巳 丁巳 11-13 午/火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13-15 未/土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15-17 申/金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17-19 酉/金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19-21 戊/土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21-23 亥/水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你的出生日期第一个干支就是你属于何命,排出来的五行没有哪一个就是缺哪个。 下面五行生克论命举例来看: 如1980年4月3日(阳历),早上七点之后出生。 根据万年历查出:1980年4月3日,农历2月18,庚申年,己卯月,丙午日。 丙午日,丙对照的五行为火,那么这个人是火命。 在时辰干支查算表的纪日干支下面找出丙对应的那一栏,根据左边的时间早上7点之后是:辰/土,相交的那一栏是:壬辰。 我们把这个人的生辰和五行对照排列出来: 1980年 4月 3日 早上7点之后 庚-金 己-土 丙-火 壬-水 申-金 卯-木 午-火 辰-土 此人属火命,五行不缺。(木、火、土、金、水都包含了) 所以我的五行是:壬戌 己酉 壬子 丙 午 水土 土金 水水 火 火 五行缺木 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甲子乙丑海中金 丙寅丁卯炉中火 戊辰已巳大林木 庚午辛未路傍土 戊寅已卯城头土 庚辰辛巳白蚁金 壬午癸未杨柳木 壬申癸酉剑锋金 甲戌乙亥屋上土 丙子丁丑涧下水 甲申乙酉泉中水 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已丑霹雳火 庚寅辛卯松柏木 壬辰癸已长流水 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 戊戌已亥平土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 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已巳覆灯火 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申已酉大鄢土 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桑柘木 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辰丁巳沙中土 戊午已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 壬戌癸亥大海水 每年在五行中属什么就是这个说了算~并不是一个生肖属一个五行,这就是生辰八字五行分析方法

    五行缺什么怎么算 如何测五行缺什么

    很多人都知道人有五行,五行与 生辰八字 有关。但是五行的内容很深,现代人很难计算自己的五行属什么,五行的缺失。因此尽管知道五行的关系,我们也没法通过五行补充自身的 命理 ,那么五行要素缺失的计算方法来看看吧!

       第一步,命主要知道自己的准确出生日期,包含年月日时等信息,然后再去找一本万年历查出出生年、月、日所对应的干支。 五行与天干地支对照表 天干: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地支:子-水、丑-土、寅-木、卯-木、辰-土、巳-火、午-火、未-土、申-金、酉-金、戌-土、亥-水。

    第二步,根据第一步查出自己出生日子的第一个干支后,再通过下表查算时辰干支。 时辰干支查算表 23-01 子/水 甲子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01-03 丑/土 乙丑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03-05 寅/木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05-07 卯/木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07-09 辰/土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09-11 巳/火 己巳 辛巳 癸巳 己巳 丁巳 11-13 午/火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13-15 未/土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15-17 申/金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17-19 酉/金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19-21 戊/土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21-23 亥/水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第三步,透过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对照查算,得出出生日子的第一个干支就代表自己属于何命。

    道理说清楚了,下面看一个实例就清楚了:如1980年4月3日(阳历),早上七点之后出生。第一步根据万年历查出:1980年4月3日,农历2月18,庚申年,己卯月,丙午日。由于出生日子为丙午日,而丙午对照的五行为火,说明这个人就是 火命 。 然后在进入第二步,在时辰干支查算表的纪日干支下面找出丙对应的那一栏,根据左边的时间早上7点之后是:辰/土,相交的那一栏是:壬辰。然后把这个人的生辰和五行对照排列出来:1980年 4月 3日 早上7点之后,庚-金 己-土 丙-火 壬-水,申-金 卯-木 午-火 辰-土,金木水火土都包含了,由此可以得出此人五行不缺。 简而言之,一个人的八字指的就是四个天干与四个地支,而每个天干与地支都有对应的五行属性,由此可见,我们要想了解自己八字中缺什么五行?实际上就是要分析组成一个人八字的这四个天干和四个地支对应的五行是否缺什么了?这可以通过一些对照表与查算表得出,假如说这四个天干和四个地支中都不包含火这个五行,那就是八字缺火或者说命中缺火了。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83315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