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易经元亨解释,易经的可怕

内容导航:
  • 易经中元亨利贞四德
  • 元亨利贞什么意思
  • 易经中的利贞和元亨
  • 元亨利贞的出处,解释以及八卦的卦辞
  • 中元令节是什么意思
  • 易经中乾坤一元什么意思?
  • 易经中元亨利贞四德

    任晶#2021.1.16#日精进#day66/1000 《易经》是怎样完成的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1. 人更三圣:伏羲—周文王—孔子。“三圣”只是一个代号,是一群人的代表。《易经》是集体创作的,不是个人的创见。2. 世历三古:伏羲在上古—文王在中古—孔子在近古。《易经》是经过很漫长的时间,慢慢孕育而成的,经得起长时间的考验。 元、亨、利、贞”四德《文言传》中,孔子解释乾、坤两卦的“元、亨、利、贞”四德时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1. 元者,善之长也元是代表先天所生之气。每一个人要使自己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样才对得起老天给我们的这一口气。2. 亨者,嘉之会也大家在一起互帮互助、彼此尊重,自然就会亨通。嘉就是美的意思,会是聚集。大家互相包容、互相照顾,不去侵害别人叫作嘉之会也。每一个人要各尽所能,而又各取所需。3. 利者,义之和也义的意思就是适合不适合,适宜不适宜,合理不合理。利是老天对我们最大的考验。《易经》告诉我们怎么样用钱:当用不省,当省不用。4. 贞者,事之干也经得起利的考验才能贞。曲则全,《易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有效、方便。贞是虽然自己很正直,但是也会替别人着想。做人要圆通大方,曲中求直。

    元亨利贞什么意思

    初学《易经》,可能对元亨利贞并不了解。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元亨利贞什么意思”,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元亨利贞什么意思

    元亨利贞,通常认为语出《易经》乾卦的卦辞,原文“乾,元亨利贞。”实际在《易经》全文中,这个四字组合出现了相当多次。

    自《易传》起,古人释此四字,大都一字一逗,认为代表了乾卦的四种基本性质,往往引申为四季、四德等等,各家之言不一而足。如“元”,为大、为始,引义为善长,为春;“亨”为通,引义为嘉会,为夏。“利”为美利,引义为义和,为秋,“贞”为正,引义为干事,为冬。在人事上,“元亨利贞”分别代表仁、礼、义、正。具有万物创始的伟大天圆,亨通顺利的成长,祥和有益前进,贞正坚固。

    但近代通过对甲骨文和其它出土文献的进一步研究,学术界基本认定此四字中的“贞”就是“占卜”(不但如此,整个《易经》中所有类似的“贞”字都是这个意思),因此此四字被重新点逗为“元亨,利贞”,是“大吉,吉占”的意思。

    基本字义

    中国《周易·乾卦》的卦辞。许慎《说文》,训贞为“卜问”。甲骨文“贞”字,亦为卜问之义。近人认为,“元亨”即“大亨”,古人举行大亨的祭礼,筮得此卦,后来记载于卦辞中,用来表示吉利。在《易经》中,“元亨,利贞”是占筮之辞,原无哲学涵义。

    《左传》襄公九年载:穆姜释随卦卦辞,读“元、亨、利、贞”,以元为仁,亨为礼,利为义,贞为正,称为“四德”,赋予道德规范的涵义。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引《子夏传》说:“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认为乾卦“四德”意味着阳气始生万物,物生而通顺,能使万物和谐,并且坚固而得其终,宋程颐在所著《易传》中,依据孔说,将此四字解释为“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以元亨利贞为天道生长万物的四种德行。朱熹将此四德解为元亨利贞之“理”,表现为万物从生长到成熟四个阶段,“物生为元,长为亨,成而未全为利,成熟为贞”。四阶段周而复始,被称为“贞下起元”,遂成为哲学家用来表述事物从始到终发展阶段的术语。

    详细释义

    元、亨、利、贞为《易经》中的四德,取自于自然界植物的生长过程。

    元:象征一个事物的初始,对应春天,植物的发芽。

    亨:象征一个事物的成长,对应夏天,植物的生长。

    利:象征一个事物的收获,对应秋天,植物的开花结果。

    贞:象征一个事物的收藏,对应冬天,植物的落叶过冬。

    出处

    元亨利贞,语出《周易·乾》,代表乾卦的四种基本性质。

    “元”,为大、为始,引义为善长;“亨”为通,引义为嘉会。“利”为美利,引义为义和,“贞”为正,引义为干事。在人事上,“元亨利贞”分别代表仁、礼、义、智。

    《周易·乾·彖》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周易·乾·文言》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人足从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又说:“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孔颖达疏:“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言此卦之德,有纯阳之性,自然能以阳气始生万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谐,各有其利,又能使物坚固贞正得终。”(《周易正义》卷二)

    易经中的利贞和元亨

    「元亨利贞」四字是《周易》卦辞记事之总符号.各卦出现「元亨利贞」四 字的情形不一:有「元亨利贞」四字俱全者;有「元亨利」,「元利贞」,「亨利贞」三字者;有「元亨」,「元贞」,「亨利」,「亨贞」,「利贞」二字者:有「亨」,「利」,「贞」一字者,亦有无「元亨利贞」4.《易.干》之〈文言〉,〈彖〉对「元亨利贞」的解释有不同的分法,如(文言)将「元亨利贞」作四,二,一的分法5,〈彖〉是将「元亨利贞」分为三6.向来学者对「元亨利贞」之阐述众说纷纭,但所论不外乎是宇宙自然法则或人伦道德法则.由于伊川先生是宋代易学义理派之代表,是以本文试着从干,坤,屯,随,临,无妄,革七卦有「元亨利贞」四字,经由《易程传》的解释,来探究程颐易学思想之特质. 「干,坤,屯,临,随,无妄,革」七卦卦辞之「元亨利贞」,在程颐很审慎阐述之下,可合并其意义有三:干之「元亨利贞」是天道,君道,阳,有刚健之德,四者是相辅相成,不可缺一22,是创生万物的原动力,有「始,长,遂,成」之义.坤之「元亨利贞」是地道,臣道,阴,是柔顺之德,有生成化育之功,与干同为天地之道,阴阳之本,但干为主,坤是从.「屯,临,随,无妄,革」五卦之「元亨利贞」,是作二分法,即「大亨」与「利于贞正」,与乾坤两卦「元亨利贞」意义有所不同.五卦「元亨利贞」四德,虽有异于乾坤,但各有其特质,如屯卦有「始生」之德,无妄卦有「至诚」之德,随卦有「从」之德,革卦有「变」之德,临有「大」之德,此诸德在各卦中,若得以贞正,则必能大亨. 关键词:程颐,易经,卦辞,元亨利贞 前言 《易程传》是伊川先生以一生五,六十年的心力所完成之精典杰作1.从易学发展史来看,《易程传》是伊川先生承继王弼易学方法论,使义理派的易学研究2,能迈向崭新的里程碑3;从宋明理学而言,《易程传》以阐述《周易》的义理,来揭示伊川先生对自然,,人生,道德等哲学的观点,是以《易程传》是探索伊川先生思想理路的一部重要著作. 「元亨利贞」四字是《周易》卦辞记事之总符号.各卦出现「元亨利贞」四 字的情形不一:有「元亨利贞」四字俱全者;有「元亨利」,「元利贞」,「亨利贞」三字者;有「元亨」,「元贞」,「亨利」,「亨贞」,「利贞」二字者:有「亨」,「利」,「贞」一字者,亦有无「元亨利贞」4.《易.干》之〈文言〉,〈彖〉对「元亨利贞」的解释有不同的分法,如(文言)将「元亨利贞」作四,二,一的分法5,〈彖〉是将「元亨利贞」分为三6.向来学者对「元亨利贞」之阐述众说纷纭,但所论不外乎是宇宙自然法则或人伦道德法则.由于伊川先生是宋代易学义理派之代表,是以本文试着从干,坤,屯,随,临,无妄,革七卦有「元亨利贞」四字,经由《易程传》的解释,来探究程颐易学思想之特质. 程颐对「元亨利贞」四德阐述 《易程传.序》:「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其为书也,广大悉备,将以顺性命之理,通幽明之故,尽事物之情,而示开物成务之道也」,此为程颐对《周易》之价值,予以极高之肯定,他认为《易》理是随时变易,非一成不变,须依时境变迁,乃能掌握《易》理,同时他也认为《易》理无所不包,即万物万事之理皆在其中,由此可得知天理幽明之故,事物之情,与开物成务之道.《易》学中的理象,程颐认为是合一,《易程传.序》:「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此说明以理为体,以象为用,以至着显形的象,去探寻至微无形的理,则无所不得7,这种「因象明理」,「以理解易」的方法,与仅谈象数不谈义理的象数派是有所不同,与王弼「得意而忘象」有所区别8. 「元亨利贞」四字是《周易》卦象辞之纲领,凡《周易》言义理无不由此四字推衍阐发.由于干,坤,屯,随,临,无妄,革七卦之卦辞有连用「元亨利贞」四字,虽其中有添加一些言辞来解释其卦义,但仍有每一卦特殊的意义.《易程传》对这七卦,不论是从取义或取象的层面来说,各有不同的论述,由此可看出程颐对「元亨利贞」有不同的见解.在此约略可归纳为六项. 干体刚健 干 (干下干上)「元亨利贞」,卦辞仅四字,〈文言〉首先为「元亨利贞」作诠释9:「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干:元亨利贞.」10,此为以伦理道德来解析「元亨利贞」,是依人道来说的. 《周易.干.彖》:「大哉干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干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此以天道有「元亨利贞」四德能生成万物,使万物各正性命. 《子夏易传》:「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言干禀纯阳之性,故能首出庶物,各得元始开通谐和贞固,不失其宜,是以君子法干而行四德,故曰干:元亨利贞矣.」11,此除为「元亨利贞」作个别解释外,仍以干具有「元亨利贞」四德,能创生万物,而君子欲效法「干」体而使人事能开通谐和贞固. 程颐在前贤剖析「元亨利贞」的成就之上,又作更明确的阐述,其对〈干〉「元亨利贞」的意义,概括可分为三点:干体刚健-《易程传.干》:「干,天也,天者天之形体,干者天之性情.干,健也,健而无息之谓干.」12,干是天之象,天日夜运转不息,终年不渝,常保有其刚健之性,是以程颐以「天行健」之「健」来释「干」意.干是天道-《易程传.干》:「夫天,专言之则道也,天且弗违是也.分而言之,则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以功用谓之鬼神,以妙用谓之神,以性情谓之干.干者万物之始,故为天,为阳,为父,为君」.干卦纯阳,体现刚健之道,以天而论,其运转必有遵循的规则,即「天道」,天都不能违背其道,何况是万物 而天下之理皆是由此而出13,是以它是宇宙自然的主宰,是万物生成之始,它的属性是阳刚,有如一家之父,一国之君,同时它的功用有如鬼神变化无穷.「元亨利贞」是干道生成万物的步骤-《易程传.干》:「元亨利贞谓之四德,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干体既为刚健之德,而刚健之德又何以显现其作用与功能 前贤就以「元亨利贞」来解释之,但「元亨利贞」四字抽象非具体,古人有不同的看法,但程颐将它看作万物生成的步骤.首先干有始生万物之德,万物经由「云行雨施」就能长养顺遂,最后成实14.这种成长的步骤,看来到此就终结,其实它仍是循环不已,生生不息.这也就是干体「元亨利贞」的特性,其它卦虽有「元亨利贞」四字,但无其作用与力量,此为程颐特别认为「唯乾坤有此四德,在他卦则随事而变焉.」 综归上述程颐对「干」认定,是取象于天的性质,它是刚健,而不是取象于天的形体,而以「元亨利贞」来说明天道对万物成的状况,但有人以春夏秋冬的交迭来说明「元亨利贞」,也有将「元亨利贞」运用在人事上,说成为仁义礼智四德15,这种说解是程颐未有强调的. 坤体柔顺 坤 (坤下坤上)「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卦辞有廿九字,较干卦「元亨利贞」多廿五字,其实「牝马」,「君子」,「得朋」,「丧朋」均就人物来说明坤道,此较之干卦的义理更为清晰.程颐对坤卦「元亨利贞」的意义,大略各分为三点:坤德柔顺-《易程传.坤》:「坤,干之对也,四德同,而贞体则异.干以刚固为贞,坤则以柔顺为贞.牝马柔顺而健行,故取其象日牝马之贞.16.乾坤同有「元亨利贞」四德,但贞体各异,干以刚固为贞,坤以柔顺为贞,坤为地之德性,其内容为柔顺,承天而行,以柔顺来应干,牝马有柔顺健行之德,故取其象以明坤卦柔顺之性.坤是臣道-《易程传.坤》:「君子所行柔顺而利且贞,合坤德也.-----臣道亦然,君令臣行,劳于事者臣之职也.」,此为以君臣人事论坤道.坤具备「元亨利贞」四德,但须有牝马之贞,这样所往才能有利;坤是从命,有完成干命的责任,因此它是任重道远;牝马的德性即是良臣的品格,能完成君主的重大使命,又能谨守臣道,不叛其君.在强化尊卑等级的观念中,程颐对君臣之责有严密的划分,尤其强调人臣之道要做到谦恭自牧,竭其忠诚,致力才能,有功有善归之于君,有困艰则臣要挺身戮力,不得明哲保身.以阴从阳论坤义-《易程传》:「阴,从阳者也,待唱而和,阴而先阳,则为迷错,居后乃得其常也.主利,利万物则主于坤,生成皆地之功也.-----西南阴方,东北阳方,阴必从阳,离丧其朋类,乃能成化育之功而有安贞之吉,得其常则安,安于常则贞,是以吉也.」,程颐认为干是阳是主,坤是阴是从,阴顺阳而居后是正道,若阴先阳在前则会有所迷悟,是以能以先阳后阴为常道,则必得其贞吉.程颐还以「气」来解释阴阳造化之功,干为阳气,坤为阴气,阴阳本属不同方位,若阴从阳,虽离丧其朋类,但却有生化万物之功,此说与孔颖达将阴阳以人事来论,是有所区别17. 屯难盈满 屯 (震下坎上)「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卦辞有十二字,较干卦「元亨利贞」仅多八字.「勿用有攸往,利建侯」,这是以人事而言,当在险难时,不得贸然前往,必须认清时势,能立君以建立有效的统治秩序,这样才能亨通.此较之于干卦,其义理更为清澈.程颐对屯卦「元亨利贞」的意义大略可分为三点:屯有万物始生之道-《易程传.屯》:「屯,〈序卦〉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万物始生,郁结未通,故为盈塞于天地之间,至通畅茂盛,则塞意亡矣.天地生万物,屯,物之始生,故继乾坤之后.」,此以〈序卦〉来说解「屯」义有万物始生之道18.屯是乾坤二卦始交而产生的第一卦,正象万物始生,充塞于天地之间,在古人看来,天地开始产生万物,万物是处于一片混沌之中,阻塞郁结,未有亨通,这时候的状态就是「屯」.屯有屯难之意-《易程传.屯》:「以二象言之,云雷之兴,阴阳始交也.以二体言之,震始交于下,坎始交于中,阴阳相交,乃成云雷.阴阳始交,云雷相应而未成泽,故为屯;若已成泽,则为解也.又动于险中,亦屯之义.阴阳不交则为否,始交而未畅则为屯,在时则天下屯难,未亨泰之时也」,此以卦象来说解「屯」义.屯卦之下卦为震,震义为动,上卦为坎,坎义为险,动而遇险,动在险中,是以屯有屯难之意,屯难以人事而言,是事业开始的难,不是长期累积的难,只要能固守贞正,能建立统治的秩序,则必能化难为易.屯有大亨之道-《易程传.屯》:「屯有大亨之道,而处之利在贞固,非贞固何以济屯 」,屯之四德不同于干之四德,干之「元亨利贞」是天之道,自然规律,它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利.而屯之四德是就社会人事的规律而言,是将「元亨利贞」分为二义,即「大亨」与「宜贞固守正」,屯虽有大亨之道,但必须坚守贞正,这样才能达到顺利通畅的境界.19. 四,随时变革 随 (震下兑上)「元亨利贞,无咎」,卦辞仅六字,较干卦「元亨利贞」仅多二字.「无咎」是说明随能得其正道,就能无悔咎,此从人事而言.程颐对随卦「元亨利贞」的意义,大略可分为二点:随有跟从之意-《易程传.随》:「随,〈序卦〉:『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夫悦豫之道,物所随也,随所以次豫也」,此以〈序卦〉来说解「随」义;又曰:「为卦,兑上震下,兑为说,震为动,说而动,动而说,皆随之义,---又震为雷,兑为泽,雷震于泽中,泽随而动,随之象也」,此以卦象来说解「随」义;又曰:「干之上九来居坤之下,坤之初六往居干之上,阳来下于阴也,以阳下阴,阴必说随,为随之义」,此以卦变说解「随」义20.程颐以为「随」的含义,有物从己和己从物两方面,凡是人君之从善,臣下之奉命,学者之徙义,临事而从长,都是「随」义.随道要以贞正为本-《易程传.随》:「随之道,可以致大亨也…随得其道则可以致大亨也…随之道,利在于贞正,随得其正,然后能大亨而无咎.失其正则有咎,岂能亨乎 」,此将随卦「元亨利贞」分为「元亨」和「利贞」来解说,不论是以己随物或以物随己,必须以贞正为前提,然后才能大亨无咎.程颐认为要大亨无咎,固然要以贞正为本,但不能忽略「时」.21.为随而不大通,是逆于时;相随而不为利正,则有灾祸,因此能得时,则必会大通利贞,无殃祸发生. 革 (离下兑上)「已日乃孚,元亨利贞」,卦辞有八字,较干卦「元亨利贞」多四字.变革之事,难以一时见效,使民遽信,须隔多时,等到功绩已显,则此时人心乃能信从,此为「已日乃孚」之意,亦是就人事而论.程頣对革卦「元亨利贞」的意义,大略可分为两点:革有变革之意-《易程传.革》:「革,〈序卦〉:『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井之为物,存之则秽败,易之则清洁,不可不革者也,故井之后,受之以革也.」,此以〈序卦〉来说解「革」义;又曰:「为卦,兑上离下,泽中有火也.革,变革也.水火,相息之物,水灭火,火涸水,相变革者也.火之性上,水之性下,若相违行,则睽而已.乃火在下,水在上,相就而相克,相灭息者也,所以为革也.」,此以卦象来说解「革」义.一般人可与习常乐成,难与适变虑始,但事物发展绝不会一成不变,必会有盛衰兴亡,若不实时变革,则弊端无穷,是以革卦之意,首重在随时变易.革道要以贞正为本-《易程传.革》:「弊坏而后革之,革之所以致其通也,故革之而可以大亨;革之而利于正,道则可久而得去故之义,无变动之悔,乃悔亡也.革而无甚益,犹有可悔也,况反害乎 」,程颐将变革视为事物获得新生和发展的必要,若变革得当,则无悔咎,若变革不得其道,则反致弊害,是以变革是重大之事,必须有其人,有其才,有其时,有其位,审虑慎动,而后才可无悔,而「人,才,时,位」都要贞正,若有偏差则贻害无穷. 天下之理未有不动而能恒者,动则终而复始,恒则不穷,是以随时变易,乃为常道.程颐论《周易》极为重视时之变易,故此将随革两卦相提并论,以显现两卦的密切性. 五,监临民事 临 (兑下坤上)「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卦辞十字,较干卦「元亨利贞」多六字.汉代象数易学以代表八月的观卦 ( )与临卦是互反相综,根据阴阳互相消息而形成胜负的道理,所以便是「八月有凶」.程颐对临卦「元亨利贞」的意义,大略可分两点:临有大临之义-《易程传.临》:「临,〈序卦〉:『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蛊者事也』,有事则可大矣,故受之以临也.韩康伯云:『可大之业,由事而生』」,此以〈序卦〉来说解「临」义;又曰:「二阳方长而盛大,故为临也;为卦,泽上有地,岸也,与水相际,临近乎水,故为临.天下之物,密近相临者,莫若地与水,故地上有水则为比( ),泽上有地则为临也.」,此以卦象来说解「临」义;又曰:「临者,临民,临事,凡所临皆是.在卦,取自上临下,临民之义.」,此从民事上来说解「临」义.临道要以贞正为戒-《易程传.临》:「临之道,如卦之才,则大亨而正也.二阳方长于下,阳道向盛之时,圣人豫为之戒曰:『阳虽方长,至于八月,则其道矣,是有凶也』,大率圣人为戒,必于方盛之时.方盛而虑衰,则可以防其满极而图其永久.若既衰而后戒,亦无及矣.自古天下安治,未有久而不乱者,盖不能戒于盛也.方其盛而不知戒,故狃安富而骄侈生,乐舒肆则纲纪坏,忘祸乱则衅孽萌,是以浸淫不知乱之至也.」,程颐将「元亨利贞」分为「元亨」与「利贞」,且以人事的盛衰来说明圣人有先知灼见,能防后患于未然,也仅有富安骄奢,乐不思蜀者,才有祸乱降临.程颐有「圣人为戒必于方盛之时」之感言,盖有鉴于北宋中叶的乱象.是以国君监临天下,不可刚愎自用,要能推心置腹择取天下之善言,任用肝胆相照之贤者,一切的朝政能达到亨通贞正,如此才能有安和乐利的盛世. 六,至诚无妄 无妄 (震下干上)「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卦辞有十四字,较干卦「元亨利贞」多十字.「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其意是若因任人的私意而动,而不因顺自然而动,就是不正,有灾害,这是不利所往,此就人事而论.程颐对无妄卦「元亨利贞」的意义,大略可分为三点:无妄是天理的本质-《易程传.无妄》:「无妄,〈序卦〉:『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复者反于道也,既复于道,则合正理而无妄,故复之后受之以无妄也.」,此以〈序卦〉来说解「无妄」义;又曰:「为卦,干上震下.震,动也,动以天为无妄,动以人欲则妄矣.无妄之义大矣哉」,此以卦象来说解「无妄」义.干是天道,有「元亨利德」四德,震是动,应天而动,不因人而动,即是顺应自然而动,不因任人为而动,由于顺应自然而动,就可无往不利.程颐在人性论提出天理与人欲,认为顺天理而动则无妄,反之,动以人欲则妄,是以在人性道德修养,要以天理为本,人欲为末,要损人欲以复天理.无妄是至诚-《易程传.无妄》:「无妄者至诚也.至诚者,天之道也,天之化育万物,生生不穷,各正其性命,乃无妄也,人能合无妄之道,则所谓与天地合其德也.」,此语与〈中庸〉:「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相契合,此欲人能法天之真诚,以达到人事之无妄,即所谓「天人合一」.程颐明确把「无妄」解释为「理之正」,「天之道」,以天理的至诚无妄来说明天理的自然无为及无人为邪心的性质,这是程颐以义理解《易》的具体体现.无妄有大亨之理-《易程传 无妄》:「无妄有大亨之理,君子行无妄之理,则可以致大亨矣.…法无妄之道,利在贞正,失贞正则妄也.」,此就人事而言,程颐将「元亨利贞」分为「元亨」与「利贞」.天道是无妄,君子能行无妄之道则可得其贞正大亨.苟有邪心,不合正理,则为虚妄,将有灾祸临身. 结论 「干,坤,屯,临,随,无妄,革」七卦卦辞之「元亨利贞」,在程颐很审慎阐述之下,可合并其意义有三:干之「元亨利贞」是天道,君道,阳,有刚健之德,四者是相辅相成,不可缺一22,是创生万物的原动力,有「始,长,遂,成」之义.坤之「元亨利贞」是地道,臣道,阴,是柔顺之德,有生成化育之功,与干同为天地之道,阴阳之本,但干为主,坤是从.「屯,临,随,无妄,革」五卦之「元亨利贞」,是作二分法,即「大亨」与「利于贞正」,与乾坤两卦「元亨利贞」意义有所不同.五卦「元亨利贞」四德,虽有异于乾坤,但各有其特质,如屯卦有「始生」之德,无妄卦有「至诚」之德,随卦有「从」之德,革卦有「变」之德,临有「大」之德,此诸德在各卦中,若得以贞正,则必能大亨. 「元亨利贞」四德,除了有上述不同的意义之外,程颐还以为「元」可包「亨利贞」,犹如「仁」可包「仁义礼智」23,因为程颐以为「元有君长之道」,「元者物之先也」,「元者善之长」,是以可概括「亨利贞」,这种说法对宋朱熹,吕祖谦及近人熊十力影响很大24,由此可知,程颐极为看重「元亨利贞」之「元」德.

    元亨利贞的出处,解释以及八卦的卦辞

    对六十四卦都有解释,它的内容由两部份组成,一叫「卦辞」,是专门讨论卦的元亨利贞」、「悔」、「咎」和「有孚」等等的字眼,这些都是卦爻辞中用来

    中元令节是什么意思

    “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崇拜以及相关时祭。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关,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收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易经中乾坤一元什么意思?

    有两种解释:一:乾为天、坤为地、一元为宇宙; 二:乾为阳、坤为阴、一元为本初(开始) 希望可以帮到你.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83910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