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网红人物

华语不如欧美乐坛的歌手吗

为什么一些香港歌手唱中岛美雪的音乐,而周杰伦作曲的数量那么多,却没什么歌手翻唱成粤语版

呃,你不会不知道周杰伦给陈小春写的歌《献世》吧,周杰伦自己也在演唱会上用蹩脚的粤语唱过,很奇怪。

翻唱不是只有曲子这一点,填词也很重要。像周杰伦的《霍元甲》、《龙拳》等等用粤语词写蛮难的。

另外就是粤语的声调和普通话是不一样的,粤语有九声六调,在普通话和粤语的转换之间,也非常需要拿捏。

还有就是时代问题,粤语流行歌最红的时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而周杰伦红是千禧年之后的事情了,八九十年代日本的音乐更前卫先锋,所以粤语流行乐选择学习了。

另外题外话,周杰伦很多歌如果不是他本人唱都没有那个味道,何况是用已经先入为主的旋律让香港歌手重新演绎新填词版本呢?大众就算听到了,也会觉得珠玉在前,即使听到了熟悉的旋律,也还是会想起周杰伦的普通话版本吧。一个如此有特色的版本在这,敢选择去挑战去征服的歌手还是少数吧,毕竟日本中岛美雪的那些日文原曲,对于中国大众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即使在日本已经流行很久了,但中国听众是陌生的,所以翻唱也会误认为是原创,有利于传播[笑哭](日本名曲的话已经验证了其在大众中的影响力,另外一个就是不知道周天王自己歌卖版权贵不贵,之前看到消息是因为中岛美雪版权都在一家唱片公司打包卖挺便宜的[笑哭]

当时香港百分之九十都是翻唱日本歌曲?

麻烦别造谣。翻唱永远只占到当年港乐的百分之几而已。什么中岛养活半个华语乐坛。少看点洗脑包。中岛被翻唱的歌只有七十多首。我不拉什么辉煌二圣出来,哪怕一个TVB的邓智伟写的歌都是中岛这种被翻唱的几倍。你们啊,就是不懂装懂。看见一些文章就到处复制粘贴。有点自己的思考能力不行?都什么鬼乱七八糟的。

首先呢,是时代大趋势,当时的香港流行音乐其实发展较晚,原创歌手什么的更是少,而且当时的香港娱乐圈更多的是造星,就是一味的捧红一个人。这样的大环境下,香港乐坛本身的实力是无法和日本这一个流行音乐大国媲美。

而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香港本地的流行音乐跟不上市场的需求,所以只能翻唱外国歌来满足本地对流行音乐的需求。

其次,就是中岛美雪这位,中岛美雪应该是那个时期的佼佼者了,被称为国宝级歌姬,精品非常多,也自然而然的被模仿翻唱了,说她养活大半个香港乐坛确实不为过。

提到这个其实中岛美嘉也是很不错的。

至于周杰伦的歌没被翻译成粤语版,大时代不同,周杰伦的这个时期,中国乐坛已经发展起来了,这个时期的乐坛是非常的活跃。这个时候更加需要的是一个独立、有创作性的歌手,而不是一个翻唱。

再而,周杰伦的歌个人特色是在是太明显了,也不适合去翻译成粤语歌曲。

为什么香港歌手都唱中岛美雪的音乐,而周杰伦作曲的数量那么多,却没什么歌手翻唱成粤语版?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说。

1.中岛美雪是日本歌手,唱的歌曲大多是日语歌,和华语音乐存在信息差,很多人听不懂日文歌,或者听不到,而华语音乐就大众就能够接受,所以香港歌手热衷于翻唱

中岛美雪的音乐,但是实际上香港歌手不但热衷于翻唱中岛美雪的歌曲,他们热衷于任何国外大火的流行音乐。

2.周杰伦的作品大多是华语歌曲,如果翻唱就会存在同质化,翻唱比原唱好了还好说,但凡有一点瑕疵就为引起歌迷起哄,这对歌手本身的形象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周杰伦的歌曲都是根据自己定制的,别人翻唱不论改变还是不改变都比较会引起争议,相比于外文歌曲对比不强。

3.中岛美雪时代,华语过去的刚刚兴起,创作人比较少,没有太多好的歌曲,翻唱无意就是最便利的时候,而周杰伦时期涌现一大批的创作人,不论是周杰伦本人,同时期的林俊杰,陶喆、李健、刀郎、汪峰、朴树、许巍等人都有较强的创作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香港歌手都唱中岛美雪的音乐,而周杰伦作曲的数量那么多,却没什么歌手翻唱成粤语版的原因。

为什么近几年华语乐坛好听到令人浑身发麻的歌越来越少了

一、 大部分唱片公司垮了,没人供养以写歌为职业的高手了

连滚石这等超级巨无霸也倒下了,剩下的环球、华纳、索尼等音乐巨头,也改变了经营理念,不再包装和推广新人了,也不怎么给旗下的大牌歌手们出新的作品了,而是吃老本为主,也就是卖音乐作品版权为主了。

二、 媒体的急功近利,造成华语乐坛的浮躁之风盛行

以芒果卫视为例,它一直搞翻唱型的音乐节目,搞了好几十个了,却基本没有推出过什么原创音乐类节目。作为最厉害的卫视,它的眼里却只盯着快钱,这是很让人鄙视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如果不担起责任,这个人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小。相信,很多观众也会越来越厌烦这种翻唱节目。更过份的是,这种节目还不肯支付版权费给那些被翻唱的歌曲的作者,还不要脸地说:我唱你,让你火起来,你要感激我,更不能收我钱。关键是,芒果卫视,你缺这俩小钱吗??

三、 流量歌手盛行,专门产出垃圾作品

张艺兴自己创作的歌曲《莲》,说白了就是一个不能及格的音乐作品。张同学不但不把它锁在抽屉,还拿来大卖特卖,他的粉丝们不管三七二十一,疯狂购买。可是,潮水终要退去,流量歌手最终还是透支了自己的信用和专业,最终会为自己的行为买单的。成功地当上流量歌手,并没有错,也不是犯罪,但是,请对音乐作品保持一个基本的敬畏之心,如果自己写不出好作品,不要强写,花些钱,是可以买到好的作品的。

四、 近年也有一些很优秀的作品,但是演唱者没有好好地把它演绎出来

现在很多歌手,并不象以前的歌手那样反复琢磨和雕刻作品,而是拿起作品就唱,也不管作品的主题是什么、创作的背景是什么回事、音乐的配器是什么走向、每一段落该如何处理、如何多层次地递进……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来就唱,唱完就要走,去下一个地方捞钱……

五、 这些年也有一些很好的歌

我个人喜欢的有:赵雷《少年锦时》、宋冬野《郭源潮》、许巍《空谷幽兰》、李健《沧海轻舟》、光泽《空心》、陈奕迅《陪你过漫长岁月》《我们》、林忆莲《远走高飞》、汪峰/黄勇《沧浪之歌》、扎西平措《谁是仓央》、谭轩辕《鲸之旅》、艾维良《Forever Young》等。

只是,互联网时代,好歌都被数以百万计的烂歌埋在下面,你得自己去挖。

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什么说真话的娱乐媒体和排行榜了,现在的排行榜上,全是垃圾。

文/山神音乐

人在青春期是最适合听歌的年纪,对好歌最敏感,最能感同身受,而这些歌又伴随着每个人的成长、困顿、爱情,所以这个阶段听的歌最深刻往往一辈子都记得住。

听歌也是需要恰当时候来听的。因此每一代人都总认为他们青春期时的歌最好听!(当然,音乐人不完全受这个限制,音乐人受越多的音乐类型的熏陶,越系统音乐的教育,他对音乐好坏的评价就越客观!)

客观来说,现在不是好听的歌少了,其实是越来越多了,但垃圾歌也更多了。好歌经常被垃圾歌掩盖而淹没在了角落。

为什么会这样?一是因为科技发达了,写歌录歌越来越简单了,人人都可以写歌了,写歌已经从精英时代来到了大众时代。太多业余人士参与进来,他们很多毫无音乐知识,写的歌一样在打榜。

而现在又是流量经济时代,有粉丝的支持和投票,榜单上常常是垃圾歌一堆,因为粉丝已经不像原来一样以音乐逻辑来投票了,他们投票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谁是我爱豆我投谁!

所以现在想听好歌,要自己带着脑子去淘了,不像以前都呈现在你面前,只要你用点心,好歌太多了!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ZaZhi/91158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