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网红美食

足球文化历史背景? 河姆渡文化的历史背景?

一、足球文化历史背景?

2004年初,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战国策》和《史记》是最早记录蹴鞠的文献典籍,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流行蹴鞠活动,后者则记载,蹴鞠是当时训练士兵、考察兵将体格的方式。

现代足球起源地是在英国。传说在11世纪,英格兰与丹麦之间有过一场战争,战争结束后,英国人在清理战争废墟时发现一个丹麦入侵者的头骨,出于愤恨,他们便用脚去踢这个头骨,一群小孩见了便也来踢,不过他们发现头骨踢起来脚痛,于是用牛膀胱吹气来代替它这就是现代足球的诞生。

12世纪初,英国开始有了足球赛。比赛是娱乐活动,一年两次,一般在两个城市之间举行。

1848年,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了。所谓的《剑桥规则》,即是在19世纪早期的英国伦敦,牛津和剑桥之间进行比赛时制定的一些规则。当时每队有11个人进行比赛。因为当时在学校里每套宿舍住有十个学生和一位教师,因此他们就每方11人进行宿舍与宿舍之间的比赛,当前的11人足球比赛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1862年,在英国诺丁汉郡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俱乐部。在英国又成立了第一个足球协会(英足总),并统一了足球规则,人们称这一天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这次制定的足球规则共14条,它是现今足球规则的基础。从1900年的第2届奥运会开始,足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但它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1904年5月21日,国际足联在巴黎成立。1904年,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瑞典和瑞士七个国家的足球协会在法国成立了国际足球联合会。1930年起,每4年举办一次世界足球锦标赛(又称世界杯足球赛),比赛取消了对职业运动员的限制。

1989年国际足联开始正式把五人制足球纳入管理范围之内,成为其主管团体。

二、河姆渡文化的历史背景?

河姆渡文化的农具,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大量使用 耒耜。河姆渡文化的建筑形式主要是栽桩架板高于地面的 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是中国 长江以南 新石器时代以来的重要建筑形式之一,目前河姆渡发现是为最早。它与北方地区同时期的半地穴房屋有着明显差别,成为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因此,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同样是 中华文明的重要渊薮。它是代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趋势的另一条主线,与 中原地区的 仰韶文化并不相同。

河姆渡文化

穿中华大地六千公里的亚洲第一大河“长江”,尽管总长超过了黄河,但 长江流域诞生的古代文明以前并不为人所知,这是因为人们一直认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归根到底还是 黄河流域,只有 黄河文明才是历史的主流,但是在长江下游一带却不断出现令人振奋的发现。

三、太行文化历史背景?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数400余公里。它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

抗战中,八路军浴血奋战在巍巍太行山上,用生命、鲜血和钢铁般的斗志,依托有利地形,特别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同侵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在极其艰难、复杂、曲折、险恶的斗争环境中,培养、锻炼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文武英才,形成了难能可贵的太行精神。

四、关于韶山文化历史背景?

韶山市文化馆是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阵地,收藏和展示毛泽东文艺作品的平台,研究和交流毛泽东文艺理论的场所。是伟人故里红色旅游的新景点,城市建设的新亮点,群众文化的新基地。

五、竹藤文化历史背景?

中国悠久的文化与竹结下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子形态特征总结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其内涵已形成华中民族品格、禀赋和精神象征。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也最多。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国人民喜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中国古今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

六、上山文化的历史背景?

浦江上山遗址代表了一种新发现的、更为原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这种新颖的地域文化可以命名为“上山文化”。上山遗址位于钱塘江支流浦阳江上游的浦江县黄宅镇境内,已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已出土的文物中,有约80件陶器,大多数器型为大口盆。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石球、石磨盘等。 六年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现了浦江上山遗址。经发掘证实,一万年前当地人就会种水稻,会用石磨棒和石磨盘磨稻谷脱壳。它将著名的河姆渡等史前文明上溯了3000年。

据悉,跨湖桥文化发现于萧山,碳14测定其年代为距今8000年至7000年,但专家有不同判断,不过目前最保守的看法也认为其年代至迟与河姆渡文化相当。因此,曹锦炎在发布会上很有信心地说上山遗址是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他说,在2005年,嵊州小黄山遗址发现了相同类型的文化遗存,证明“上山”下层文化类型不是孤立的,不少专家认为这种新发现的考古学文化可以命名为“上山文化”。

上山遗址出土的夹炭陶片,表面发现了较多的稻壳印痕,胎土中有大量稻壳、稻叶,在遗址中还有稻米遗存,这引起考古界关注。有专家认为这是长江下游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稻作遗存,对研究稻作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七、荷兰文化及历史背景?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位于欧洲西部。面积40884平方公里,人口1414万,平均每平方公里有410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首都阿姆斯特丹(Amsterdam),但是荷兰王国的议会,政府机构都设在海牙。就连荷兰的首相府。中央政府各部,以及各国驻荷兰使馆,也都设在海牙。只有君主登基仪式或重大庆典才在阿姆斯特丹举行,仅有象征意义,荷兰15世纪建国,1581年独立,17世纪未成为世界最大的海上殖民帝国。

18世纪后,荷兰殖民体系逐渐瓦解,1795年法军入侵,1806年在法国统治下成立荷兰王国,1815年同比利时成立联合王国,1830年同比利时脱离,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德国占领,战后恢复独立,现为君主立宪,责任内阁.内阁掌行政权,直接向国会负责,国会分两院:第一院(first chamber)议员由省议会选出,任期6年,每3年改选一半。

第二院(second chamber)议员民选,任期4年,国王有权同时解散或分别解散两院,王位的继承采取世袭,由长子继承王位,无子时由长女继承,现任国王为碧丽克丝女王。荷兰于1945年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7年成为欧美共同体成员国,拥有丰富的文学遗产。

八、明清代茶文化历史背景?

明清茶文化,特指中国明代和清代时期的茶文化。这一时期,中国茶业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唐宋茶业的辉煌,主要是现在茶学的深入及茶叶加工,特别是贡茶,加工技术技术的精深。

而明清时期,这种传统的茶学、茶业及至茶文化,因为经过宋元的社会动荡,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九、山西文化及历史背景?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史文化遗产众多。中国许多的神话传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等都源于山西。

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

中国史前三大伟人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

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也建立在山西南部。

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统治区。周代,晋国由山西境内崛兴,晋文公曾为春秋五霸之一。山西在石器时代是全国的一个文化中心,在国内已发现的七八十个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山西就占了二十几个。

辛亥革命,山西是首义13省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总部和所属全部3个师全部集中在山西坚持敌后抗战,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打下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山西作为国家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奉献,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成为山西人民美好精神家园中最为烂漫的鲜花。

十、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历史背景?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以南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即距今约7000年前)。黑陶是河姆渡陶器的一大特色;在建筑方面,遗址中发现大量"干栏式房屋"的遗迹。

1973年,第一次发现于浙江宁波余姚的河姆渡镇,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经科学的方法进行测定,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它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氏族村落遗址,反映了距今约7000年前长江下游流域氏族的情况。

我国上古时代传说中的“有巢氏”部落其实就是居住在宁绍平原的古越族-河姆渡人的一支。有巢氏是中国古代传说中”构木为巢“的巢居发明者;而这正是对宁绍平原河姆渡人”干栏式房屋“的映射与形容。

有巢氏,尊号”巢皇“、”大巢氏“,中国上古时期部落首领,相传为燧人氏之父、伏羲氏与女娲氏的祖父。曾率领其部落人民以宁绍平原为起点两度迁徙;先后到达今浙江杭嘉湖平原与今安徽巢湖流域,并在良渚古城登基成为了良渚古国的最后一代君主;后期又在今山东琅琊古城(位于今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建立了陪都。而后又在今巢湖一带建立了古巢国,定都凌家滩古城(今安徽凌家滩遗址)。

河姆渡文化因有巢氏先民的迁徙而加速与外界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与浙江良渚文化、安徽凌家滩文化广泛交融;共同构成了有巢氏先民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背景。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ZhouKan/74095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