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春卷的来历和典故(春卷的寓意和由来)

春卷的来历和典故(春卷的寓意和由来)(图1)

老北京流传这样的谚语:“一卷不成春”中、“隆盛堂的春卷——里外不是人”,等等,这都是跟一种小吃——春卷有关。

立春吃春卷,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习俗,就像端午吃粽子,大年三十吃饺子一样,伴随人们千百年来的延续,春卷也叫春饼,表示迎接新春的意思。

由此也可见,春日做春饼、食春饼的习俗由来已久。

春卷,在另外一些地方,还被叫做“春饼”、“薄饼”。它通常是用干面皮,包上馅心,经过一番煎炸而成的,吃起来香脆可口。

准确地说,春卷是民间节日的一种传统食品。比如过年要吃年糕,端午要吃粽子,中秋要吃月饼,腊八要吃腊八粥……

到了立春那天,老北京人要吃春卷。当然,其他一些地方也会吃春饼,尤其是江南等地,十分讲究这种习俗。

不过据说,在古代春卷并非一般百姓能吃的,通常是富贵人家才会那么讲究,在立春这天吃春卷的。

当然,到后来,春卷也绝非仅仅在立春那天才能吃,平时也可以做着吃。另外,除了自家食用外,春卷也被用来招待客人。

春卷的来历和典故(春卷的寓意和由来)(图2)

作为民间节日食品的春卷,后来不仅成为普通的民间小吃,而且还曾被当作宫廷糕点呢。

据说,在清朝皇宫里的“满汉全席”中的128种菜点当中,春卷被列为九道主要点心之一。可见,春卷在北京小吃中的特殊“身价”。

最早的记载,大约是汉崔寔《四民月令》,其中讲到:“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可见,在汉代时,每到立春这天,人们特意吃没煮熟的生菜,来表示辞旧迎新的寓意。

不过有一种说法,今天的小吃春卷,是由古代的“春饼”演化而来的。

春饼这种食物大约早在东晋时就已经有了。然而,那时人们管它叫“春盘”。

《四时宝镜》里这样记载:“东晋李鄂,立春日命以芦菔、芹芽为春盘,相馈贶。”由此可知,似乎这个节日是从东晋开始的。不过其实,这时候人们将生菜确定为芦菔、芹芽罢了。

此外,人们也不单吃生菜了,而且开始吃起一种叫春饼的东西了。

每当立春这天,当时的人们就用面粉制成一个个薄饼,然后摊在盘中,再加上一套精美的蔬菜食用。因而,当时称为“春盘”。

春卷的来历和典故(春卷的寓意和由来)(图3)

陈元靓在《岁时广记》里这样记载:“在春日,食春饼,生菜,号春盘。”看来,当时确实有吃春饼(春盘)的习俗。

又根据晋周处《风土记》里记载:“元旦造五辛盘”。也就是说,人们将五种辛荤的蔬菜,放在盘子里,供大家食用。

然而,这里说的是元旦,指的农历正月初一,似乎并没有确定在立春这一天。

如果立春这一天没吃春饼的话,人们外出踏春的时候,也会带上“春盘”,当作随身的干粮。

到了唐朝时,立春这天,人们吃的东西有了发展变化。在《四时宝镜》里记载:“立春日,食芦菔、春饼、生菜,号春盘。”

可见,立春这个节日,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庆祝方式更加隆重和丰富起来,不仅仅吃生菜和春饼了。

甚至连一些诗人,都会写到有关立春吃春盘的事儿。比如杜甫在《立春》诗里写道:“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唐岑参在《送杨千牛趁岁赴汝南郡觐省便成婚》这样写道:“汝南遥倚望,早去及春盘。”

可见,立春在古代是相当重要的节日,甚至比今天的端午、中秋还要隆重呢。

春卷的来历和典故(春卷的寓意和由来)(图4)

到了宋代,人们对于立春的食品要求更加精美和丰盛,正如吴自牧在那本《梦粱录》中描述的:“常熟糍糕,馄饨瓦铃儿,春饼、菜饼、圆子汤。”春饼只是立春时其中一种食品了。

南宋的周密在《武林旧事·立春》里也详细记载:“后苑办造春盘供进,及分赐贵邸、宰臣、巨珰,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

可见,在立春那天,皇室贵族制作的春盘更加奢靡,平民百姓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此后,随着立春节日的发展,人们的庆祝食品也日趋精美,大约到了元代,开始就有了关于包馅油炸的“春卷”的记载。

元代无名氏所编《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里,就有“卷煎饼”的记载:

“摊薄煎饼,以胡桃仁、松仁、桃仁、榛仁、嫩莲肉、干柿、熟藕、银杏、熟栗、芭榄仁,以上除栗黄片切外皆细切,用蜜、糖霜和,加碎羊肉、姜末、盐、葱调和作馅,卷入煎饼,油焯过。”

这差不多是早期的春卷制法。甚至在明代食谱《易牙遗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由此可知,春卷是从当初的春饼渐渐演变的,也更加精美了。

春卷的来历和典故(春卷的寓意和由来)(图5)

明代李时珍这样记载:“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谓之五辛盘。”人们已经将这些盘中菜,用面食卷起来吃,从而便成了所谓的春卷。

到了清代,这个节日依然延续了下来,不管是那些富户大家,还是普通百姓之家,每到立春日,也多食春饼。当然,那些富户大家,更是贼讲究。

据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正月·春盘》中记载:“新春日献辛盘。虽士庶之家,亦必割鸡豚,炊面饼,而杂以生菜、青韭菜、羊角葱,冲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红萝卜,名曰咬春。”

另外,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打春》里也这样记载:“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闹也。”

由此可见,这时候,人们不仅比前代讲究多了,而且似乎显得更具生活趣味,将吃春饼,吃生萝卜,故意叫做“咬春”,从而增加了节日的热闹和趣味性。

春卷的来历和典故(春卷的寓意和由来)(图6)

虽说清代人们依然把它叫做春饼,但是它已普遍作成了卷状。比如《调鼎集》中这样详细记载:

“干面皮加包火腿肉、鸡等物,或四季时菜心,油炸供客。又咸肉腰、蒜花、黑枣、胡桃仁、洋糖共剁碎,卷春饼切段。单用去皮柿饼捣烂,加熟咸肉、肥条,摊春饼作小卷,切段。单用去皮柿饼切条作卷亦可。”

书中介绍了三种不同的制法,既包馅,又有卷的,而且咸、甜都有,跟今天的春卷几乎差不离儿了。可见,春卷与古代春饼的血缘关系了。

对于春卷的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呢。

相传,宋代的福州有一书生,为了科考应试,整天埋头刻苦读书,以至于常常废寝忘食。这让做老婆的很是郁闷。他的老婆三番五次劝他,还是没辙,只怪这个书生实在太用功了。

于是,好心的老婆苦思冥想,终于就想出了一招:把米磨成米粉,做薄饼,然后用菜肉做馅,卷成筒状,这样既可以当饭吃,也能当菜吃,营养周全。

春卷的来历和典故(春卷的寓意和由来)(图7)

没想到,当地的人知道后,便把这种东西取名为春卷,后来逐渐在其他地方流传,当然也传到了北京。不过,这个传说并不怎么靠谱,就当作故事听听罢了。

如今的春卷皮已改成面粉,馅料通常用的是韭菜、豆芽、豆腐干等;有些讲究的,还会添加肉丝、葱花、笋丝等;较高级的春卷的话,还会用鸡丝或海蛎、虾仁、冬菇、韭黄等这些东西制成。

春卷大多用的是微火,一直油炸成金黄色,外酥内嫩,因而还被一些人叫做“炸春”呢。

虽然春卷里面包含了许多春天的鲜蔬菜,营养价值很高,不过春卷因为是煎炸食品,里面所含的油脂及热量相当高,因而平时不适合多吃。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28459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