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人物杂谈

乔布斯最喜欢的音乐(乔布斯喜欢的音乐人)

  乔布斯最喜欢的音乐(乔布斯喜欢的音乐人)、本站经过数据分析整理出乔布斯最喜欢的音乐(乔布斯喜欢的音乐人)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世界变化很快。

   2001年10月,乔布斯推出第一代苹果iPod音乐播放器,容量仅为5G。第二年,一个朋友在我家的音响室,热情地给我看了这块奇怪的小板砖:这个小机器里已经有你说的这些唱片了。你想听他们吗?3354他说着,把耳机递给了我。当时我正坐在一堆记录前,我拒绝了。我不太喜欢这个奇怪的小东西。它的存在似乎是对我辛辛苦苦收藏的一屋子唱片、电唱机、音响的侮辱。

  那一年,我在一篇报纸文章中愤怒地指责说,数字音乐让我们失去了所有的听音乐的感觉。2007年,在另一篇文章中,我指责乔布斯和苹果刚刚推出的单曲下载模式3354,破坏了音乐专辑的完整性。我们从iTunes上买了自己喜欢的单曲,就像从自动售货机上买了自己喜欢的糖果和可乐一样。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只下载著名的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但你将永远错过欣赏这部作品伟大整体的机会。

  我们都有权利抱怨,但是说实话,抱怨是生活中最没用的事情。时代还在滚滚向前。

  从2003年4月到2008年6月,全世界的用户已经从iTunes下载了50亿首音乐。那一年,我突然改变了对乔布斯和iPod的看法,买了一台160GB超大容量的苹果iPod Classic。我还记得当时的兴奋:我给它提供了一个皮质保护套和一个2000多元的高端耳机。整整一个星期,我孜孜不倦地把自己收藏的,甚至借来的黑胶唱片全部录制成数字音频格式,塞进这个小设备里,很有成就感。很快我也学会了熟练地从iTunes上找到并下载我喜欢的歌曲。如果你要问我为什么改变,我只能说:每天抱怨是最无聊的事!

  时代在不断变化,但我的心灵却不愿离开过去;时间不停的流逝,我的记忆却停留在1995年到2001年。黄舒骏写了这首歌《改变1995》。

  在我的记忆中,1995年恰好是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面对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我觉得有点害怕,也有点迷茫。但我知道,我不可能回到1995年,就像美国民谣诗人鲍勃迪伦在《The Times They Are A -Changin》这首歌里唱的那样:

  如果生活对你还有意义,那就赶紧开始游吧,否则,你会像石头一样沉入水底。

  迪伦的歌也是乔布斯的最爱。他特别喜欢引用歌曲中的另一句歌词:

  不要妄下结论,时代的车轮还在转动。此刻的失败者将会赢得明天,因为一切都在悄然改变。

   1985年,他因为失败被踢出了自己创立的苹果公司,但我们后来知道,他最终以胜利者的姿态拯救了濒临破产的苹果公司,他站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前沿。他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欣赏音乐的方式。

  我知道乔布斯也有一个和我一样的iPod。在那个iPod里,还有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和古尔德演奏的哥德堡变奏曲两个版本,我都很喜欢。它还包含了鲍勃迪伦的12张专辑,鲍勃迪伦是一位影响乔布斯一生的美国民谣诗人。有时候生活就是这么吵,你突然发现,爱比恨好。

  生活的两面

   2011年3月的一个下午,《时代周刊》的主编、著名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来到了乔布斯位于加州的家中。距离病重的乔布斯离开这个世界只剩下5个月的时间了。他们坐在客厅里,乔布斯纤细的手指在崭新的iPad 2上滑动,点击着他想听的歌曲。他已经把他最喜欢的音乐转移到里面了。艾萨克森在后来的《乔布斯传》中写道:

  首先,我们听了一些迪伦和披头士的歌曲,然后他似乎心事重重,选择了一首格里高利圣咏—— 《主的灵》 (Spiritus Domini),由本笃会修士合唱团演唱。他恍惚了一会儿,喃喃自语道:“就是好看。”

  那一天,乔布斯还演奏了巴赫的《F大调勃兰登堡协奏曲》和《十二平均律曲集》。他说,巴赫是他最喜欢的古典音乐家。他曾仔细比较过格伦古尔德演奏和录制的两个版本《哥德堡变奏曲》:古尔德第一次录制是在1955年,当时他刚刚22岁,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钢琴家;1981年第二次录制时,距古尔德去世仅一年。那天下午,乔布斯在他的iPad里按时间顺序播放了两个版本,然后说:

  他们就像白天和黑夜。第一版热情满满,年轻有活力,打得快,像神签;第二个版本更简洁,主题明确。你能感受到一个阅历丰富,更深刻,充满智慧的灵魂。

  我选择对比的曲目是巴赫《哥德堡变奏曲》中的核心变奏曲——咏叹调,这是一首庄重优美的萨拉班德舞曲。它的音乐动机来自巴赫在1725年为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马格达莱纳创作的一幅温柔的素描。在1955年,古尔德只用了一分半钟就演奏了这首曲子,但在1981年他却用了三分钟。

  一生经历一套音乐,一生演奏一套音乐,是古尔德的执念。面对巴赫的伟大杰作和古尔德的两次跨越26年的精湛演奏,至少我对乔布斯的评论还是颇有印象的。乔布斯对来访的传记作家艾萨克森说:

  古尔德本人更喜欢第二版。以前喜欢的是1955年的版本,充满活力,但是现在,我能感受到他在两次表演之间经历了什么。

  如果也从2011年乔布斯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年算起,减去26年,正好是1985年,乔布斯29岁。那一年,苹果董事会开会决定解雇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也许那是乔布斯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由他开发并以私生女命名的新一代电脑不得人心;对前妻的诉讼让他成为美国人的笑柄;与年轻时创办苹果的朋友渐行渐远;被自己挖的运营总裁出卖了。那年春天,当他接受《花花公子》的记者采访时,他的苹果股票已经蒸发了2.5亿美元。然而,他似乎并不在意这些。记者不解地问他:你怎么还能笑?乔布斯严肃地说道:

  我不会让它(钱)毁了我的生活。你知道,我对这笔钱的主要反应是:太可笑了。大家的注意力都在钱上,但这并不是我这10年来发生的最深刻、最有价值的事情。有时候,这让我觉得自己老了。当我在大学演讲时,我发现大多数学生知道我是一个百万富翁。

  在这次采访之前,乔布斯是个人电脑时代的开创者,身价过亿的苹果公司创始人;这次面试之后,乔布斯就像一只迷路的狗,不得不开始新的事业。他卖掉了自己的苹果股票,买下了皮克斯动画公司,并在1995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3D动画大片《玩具总动员》,开启了3D动画的时代。然后在1996年苹果要破产的时候,他重返苹果力挽狂澜。直到他病重去世,他似乎从来不缺乏活力。他绝对是那种越来越强的男人。他就像鲍勃迪伦的歌:

  我以前那么老,现在风华正茂。

  乔布斯从来没有明确说过他喜欢古尔德《哥德堡变奏曲》的哪个版本。也许对他来说,快与慢,活力与寂静,毒品与禅,反叛与回归,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在乔布斯去世前的最后几天,他突然爱上了美国传奇歌手、格莱美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乔尼米雪儿。他下载了她的经典歌曲《生活的两面》。这位诗人、画家和民谣歌手在歌中唱道:

  现在当我看待生活时,我看到了两面。你看到的是得与失,但心里还是迷茫的。我曾经相信的生活不是幻觉?啊,人生,不知何去何从。

  乔尼米切尔

  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永远没有答案的人生,有无限可能的人生,不就是最美的人生吗?

  黑色雷克斯:乔布斯最喜欢的音乐

  马友友的巴赫

   2011年10月7日,在斯坦福大学教堂,史蒂夫乔布斯的葬礼以小型私人派对的形式举行。第一个走到前台的是——的大提琴手马友友,乔布斯的好朋友。这也是乔布斯的遗愿。在即将面对上帝的那一刻,这位才华横溢的数字巨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再听一遍马友友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马友友用他著名的斯特拉迪瓦里钢琴现场演奏了这首组曲的第一首,这也是苹果全球官方主页上向乔布斯致敬的短片的背景音乐。

  特别是第一组曲的前奏,本来是G大调写的,但是马友友降了半音,听起来有点像F大调。其实这里有特殊的原因。在巴赫的时代,大提琴的音色与现在略有不同:A音音符的频率比现在的标准低半个音,所以用平音演奏可以获得更好的弦振动,声音更“饱满”,更有巴洛克风格。

  在参加乔布斯私人葬礼的人群中,还有一个人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U2乐队的主唱博诺。这位摇滚明星曾多次与苹果合作,并与乔布斯本人建立了深厚的私人关系。博诺和U2出现在苹果的许多广告中。

  然而,在乔布斯的葬礼上,波诺并没有选择自己的名曲,而是用乔布斯最喜欢的民谣歌手鲍勃迪伦的名曲《每一粒微沙》为朋友送行,这也是乔布斯生前最喜欢的作品。鲍勃迪伦在歌曲中唱道:

  不要老想着过去的错误。

  我必须挣脱束缚我的枷锁。

  葬礼来临时,我看到了上帝的手。

  随着每一次轻微的颤动,每一粒灰尘都散开了。

  年轻的时候,乔布斯和他一起创立苹果公司的哥哥热衷于收集鲍勃迪伦的每一张唱片。他甚至收藏了鲍勃迪伦的歌词。其实我年轻的时候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在我心目中,鲍勃迪伦是一位伟大的现代诗人,而不是一位伟大的民谣歌手。

   055-79000出自迪伦1981年的专辑《每一粒微沙》,据说是鲍勃迪伦为了宗教而创作的。但这首歌绝对不是圣咏,而是不折不扣的歌谣——,一首充满虔诚的歌谣。福音音乐人克莱蒂金(Clety King)在这首歌中低调伴奏,迪伦的吉他像另一个歌手一样弹奏出悲伤的旋律。到了后期,长长的口琴独奏突然进入,直到最后,留下了委婉的身影。这是迪伦最好的音乐之一,一定要推荐。

  在这个数字时代,乔布斯曾经像神一样存在,他创造了不断改变我们生活的神奇设备。但也许这个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当成自己最后一天的天才,最终发现生命就像微小的沙子一样从他的指缝中流失。

  更多关于乔布斯最喜欢的音乐(乔布斯喜欢的音乐人)的请关注本站。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gywm/24941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